中國科技網(wǎng)“向陽紅09”船7月15日電 “蛟龍”號海試結束后,有關它的應用備受關注?!膀札垺碧?000米級海試現(xiàn)場指揮部總指揮劉峰表示,“蛟龍”號有望明年4月—5月執(zhí)行南海深部計劃。
南海深部計劃是以南海深海過程演變?yōu)楹诵牡拇笮脱芯坑媱?,由洋盆形成、沉積響應和生物地球化學三大方面組成。計劃從現(xiàn)代過程和地質記錄入手,解剖南海的深海過程及其演變,再造邊緣海的“生命史”。
劉峰說,深海已經(jīng)成為科學界認識和研究地球科學、人類起源的突破口,無法獲取深海第一手信息是制約科學家進入國際前沿研究的瓶頸,與其他深潛設備相比,“蛟龍”號最適合“解剖麻雀”,明年有望帶1到2名科學家下到海底,觀察、甄別取樣。
他同時強調,“蛟龍”號和其他潛水設備無法相互替代,而是互相配合、互相補充。以海底熱液硫化物調查研究為例,首先要用船載設備做大范圍調查,發(fā)現(xiàn)異常后,用AUV(自主潛水器)或者ROV(遙控潛水器)局部搜索,把目標進一步縮小,但AUV只能從距離目標最多5米的高度俯拍,ROV也有局限性,靈活性很難保證。“蛟龍”號可以彌補上述不足,開展一些特殊的定點作業(yè),包括熱液溫度測量、成分測量等。
劉峰表示,“蛟龍”號走向試驗性應用后的“處女秀”被安排在南海,還因為離家近,有問題容易從陸地得到支撐。
據(jù)了解,試驗性應用將持續(xù)3—4年,任務內(nèi)容將從簡到繁、從易到難,這主要是受母船“向陽紅09”船自身條件限制,得看天吃飯,視海況開展活動,作業(yè)效率低,此外潛水器在地形復雜的“石林”穿行,對駕駛技術提出了高要求。練兵3年后,等新工作母船造出來后,應用將全面鋪開。
據(jù)了解,南海試驗完后,“蛟龍”號可能在明年晚些時候在西南印度洋熱液硫化物區(qū)開展作業(yè),也可能奔赴東太平洋開展多金屬結核區(qū)詳查,為日后的開采圈劃采礦小區(qū),然后去東太平洋熱液硫化物礦區(qū)開展下潛活動。一年總作業(yè)時間約為150天。(特派記者陳瑜)
《科技日報》(2012-07-16 一版)
- 2012-07-16“蛟龍”號載人深潛器凱旋 本次海試成功超預期
- 2012-07-16“蛟龍”號完成7000米級海試任務青島登岸
- 2012-07-14蛟龍?zhí)栞d人潛水器完成7000米級海試回到青島
- 2012-07-01“蛟龍”號載人潛水器7000米級海試圓滿成功
- 2012-06-30劉賜貴:“蛟龍”號對人類探知海洋具重大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