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來,圖書館默默地站立在通洲橋頭,迎來送往一撥撥懷揣著借書證的老師、學生、干部、鄉(xiāng)親們。孩子們來了,老人們來了,匆匆忙忙的農民、工人們也來了。出于對鄭大姐的尊敬和感動,幾乎是無聲的約定,所有來的人都自覺地把圖書館當成自己家的圖書館來愛護來保護,沒有人在館內喧嘩、亂丟垃圾,沒有人損壞過一本書,更不用說遺失掉一本書了。都說知識的作用和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在這樣一種氛圍里,文明、和諧、友愛的風氣在潛移默化中感染了越來越多的人,尊重科學,倡導文明、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爭當文明型、學習型家庭成為全鎮(zhèn)一種風尚。漸漸地泡黑網吧的中小學生也少了,在逐漸提高的升學率面前,老師和家長的臉上笑意深了。
通洲圖書館的開辦明顯地改善了鄉(xiāng)村學習環(huán)境,豐富了群眾的精神生活,但是鄭瑞珍大姐并不滿足于館藏的自然與社會類圖書現狀。多年來,盡管兩位老人過著粗茶淡飯、深居簡出的日子,每年卻大方地拿出三千多元添置新書,她念叨著:“還要再增加些農技、養(yǎng)殖類的實用科技書籍……我的最愛就是圖書館和館內的寶貝,知識才是無價之寶……娛樂場所無非也就那樣,把錢花在買書上比什么都值得……我愿意當‘傻子’?!贝认槠胶偷拿嫒?、感人肺腑的話語,讓聽者無不為之動容。
盡管兩位老人為人處事低調又低調,因為口耳相傳,通洲圖書館的事跡還是被越來越多的人知道,帶來了連鎖的社會反應:省、市、縣電視臺陸續(xù)派人來采訪并播出兩位老人和他們的圖書館事跡; 2005年福州市“讀書月活動”向圖書館贈書500多本;2006年福州市永惠藥店經理在觀看了電視臺對圖書館的采訪后非常感動,當即送來了圖書100多本;同年,福州市紅十字會獎勵給圖書館人民幣5000元;2007年圖書館被省婦聯(lián)授予“巾幗文化中心戶”。福州市“巾幗文明崗”閩侯縣計生服務站送來了價值2000元的圖書……張盛顏一家先后被授予全國平安家庭戶、省市巾幗文化中心榮譽稱號。
寒暑穿梭,通洲圖書館就這么穩(wěn)如磐石地在喧囂的車來車往中屹立在通洲橋頭,屹立在鄉(xiāng)親們的心中。一如鄭大姐和老伴手拉手上街去買菜或在夕陽下慢慢散步一樣,逐漸成為當地一道獨特的受人尊崇的風景線,如蘭香,香遠益清。
- 2006-12-22顧秀蓮:構建文明家庭新模式促進家庭社會和諧發(fā)展
- 2012-05-16夫妻月收入20萬 高結余家庭如何科學理財
- 2012-05-16全國首份家庭金融報告出爐 報告顯示炒房最能賺錢
- 2012-05-16全國首份家庭金融報告出爐 報告顯示炒房最能賺錢
- 2012-05-16全國首份家庭金融報告出爐 報告顯示炒房最能賺錢
- 2012-05-16全國首份家庭金融報告出爐 報告顯示炒房最能賺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