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囊的背后,誰該被追責才是根本
來源:東南網 2012-04-19 編輯:黃水來
當央視曝光9家藥企生產的膠囊藥物至少有150種藥品使用的是工業(yè)明膠制成的膠囊包裝新聞披露時,給予人的不僅僅是震驚,而是在于這些打上知名企業(yè)幌子的牌子企業(yè),為何連是低的職業(yè)道德都在摒棄,是什么原因使他們對消費者的生命健康權置之不理。雖然這其間同經濟成本掛上鉤的時候,我們依然會帶著那個問號,人的生命健康與金錢相衡量的時候,該選擇哪一個,這就是良心的體現(xiàn)。但是,一個很奇怪的邏輯出現(xiàn)了,生產這類食品或藥品的企業(yè)人可以不吃這種藥或這種食品,而至于其它人吃死吃活都不干他們的事。只要有錢,什么事都沒有干不出來的。所謂生財有道純粹是胡扯,而是在于能蒙倒多少騙多少,只要吃的東西在當時不發(fā)生特殊狀況即可,就可以安然無恙。 或許我們不會忘記,曾經有那么幾位位高權重者,對于媒體與輿論的質疑,對于廣大網民對于食品的質疑,曾經發(fā)出過這樣的謬論,是媒體過度渲染了食品的安全問題,才導致安全問題被擴大。也見過有一位在外媒上表示出口香港的產品標準就是比內地的高的話語。在這種語境之下,我們不知該如何來表達內心的感受。國內民眾的生命健康權,在那些有特供食品和特供藥品的使用者眼里,媒體與網民的質疑都是對他們權力的一種挑釁,是對他們泯滅良心的挑戰(zhàn),因而顯得氣極敗壞,道出了我們?yōu)楹伪谎蜎]在食品與藥品的困局之中。 記得很久前,在一系列的食品問題發(fā)生之后,某些主管地方的主政者,在面對著鏡頭,拿起一杯牛奶亦或是一杯礦泉水一飲而下,向鏡頭前正在收看的民眾表決心,表明一個地方所生產的食品是沒有問題的。這種純必作秀的東西只會引得輿論一片嘩然,畢竟我們不是傻子。你喝的那瓶水那杯奶,是特別制作還是特別加工,即便是新出爐的東東,但一杯一瓶之下也不會使人的身體產生危害,而那些長期使用和消費的消費者而言,如何能夠保證這些食品不會對身體造成危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