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長假期間有則新聞想必大家都還有印象,那就是不少著名景點被游客吐槽,而被吐槽的景區(qū)不甘示弱,旋即來個反吐槽。一來一回,構成了大別于以往黃金周的一道新“風景”,亮麗與否便不知道。比如對于湖南的鳳凰古城,游客吐槽“148元的門票包含的10個景點基本類似,不是故居就是祠堂,都是差不多的房子與擺設,不知道有什么特別的地方”。反吐槽稱,那只能說游客“對鳳凰還缺乏了解”,有趣之處在于他們引用“這么好的地方留不住你”來調侃。據說這是《王貴與李香香》中的句子,核對了一下,不錯,但出自信天游版,酸曲也,高雅地說叫做“原生態(tài)”,并非出自眾所周知的詩人李季的那首名作。 游客的吐槽實際上折射出了一個現(xiàn)實問題:傳統(tǒng)建筑在今天應該如何利用?對鳳凰古城,本人雖受沈從文先生《邊城》的誘惑而神往之,但迄今還緣慳一面,然游客吐槽的情景卻不難想象出來。比擬來說,或許跟許多博物館面臨的問題有些近似。博物館的功能毋庸贅言,但放眼開來,許多并未成為魅力所在,以我的觀察,博物館陳列所呈現(xiàn)的往往是非常靜態(tài)的一面。舉文明史部分而言,大體哪里都是石器、陶器、瓷器什么的一字排開,銘牌上標明器物名稱、年代、出土地點。不具備一定專業(yè)知識的人,看起來難免哪個館都是一樣。在鳳凰那里,沈從文故居也好,熊希齡故居也罷,如果局限于當年的簡單再現(xiàn),可不就是游客眼中差不多的房子和擺設? 那么傳統(tǒng)建筑究竟該如何利用?據我在這個長假的體驗,寧波慈城古鎮(zhèn)的做法很能給人以啟發(fā)。慈城獲得“2009年度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qū)文化遺產保護榮譽獎”時的頒獎詞,已經道得分明:傳統(tǒng)公共建筑的繼續(xù)利用證明了它們對于地方社區(qū)的持續(xù)重要性,其他古建筑的商業(yè)適應性裝修也證明了它們在現(xiàn)代環(huán)境中的功能活力。舉兩個具體例子,可窺“繼續(xù)利用”與“功能活力”如何體現(xiàn)。 比如民國時汗衫大王任士剛的故居,被他們再造成了慈湖書院。原初的書院由邑人楊簡創(chuàng)建于南宋理宗時期,楊簡號慈湖,世稱慈湖先生。其學術地位,按南宋學者王應麟(《三字經》作者)的說法,叫做“東海之濱有大儒”。清初重修的慈湖書院,“奉文元公(簡謚)祀”,從祀弟子中包括《宋史》中有傳、繼朱熹之后理學正宗傳人真德秀等,亦可證楊慈湖的大儒地位。任士剛故居這樣一“繼續(xù)利用”,不僅慈城的傳統(tǒng)文脈得到了承繼,同時也為當代學者開展學術探討營造了濃郁的文化氛圍,其“功能活力”自不待言。尤可貴的是,他們打破地域限制,將新的慈湖書院交由廣東學者來主持,更顯見了一種文化胸襟。 再比如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馮岳彩繪臺門。彩繪歷經滄桑,已然不再,大院里房子還多得很,看什么?他們利用成為“母親的藝術展”,分設“中國刺繡館”“中國結館”“中國女紅館”“紡織館”和“藍印花布館”等。無論哪個館,都旨在通過對相關工藝的一一圖解和歸納,讓現(xiàn)代人正視歷代母親技藝的豐富性和科學性。舉刺繡館為例,有一幅清朝中期4米多長的賀壽檐飾,繡的是唐代名將郭子儀與夫人七十大壽的故事。檐飾中,七子八婿,加上文官武將、童子宮女,人物有32位之多,臉部、眉目、胡須各以不同的針法繡出,而具體是什么,在原件上方有一個放大了的圖樣,環(huán)繞四壁,像我們校對文字一樣,點住所校之處,拉出一條線去,注明不同針法。這種展示,即如我等須眉亦極能喚起興趣。至于旁設的“DIY動手做”教室,游客可以自己動手、動腦,更加興味十足了。 篇幅所限,不能過多列舉。總之,倘若傳統(tǒng)村落、傳統(tǒng)建筑只是一副軀殼,沒有“繼續(xù)利用”與“功能活力”的體現(xiàn),文化就凝固在了過去,肌理就難免中斷。那些風貌猶存的古城,面對游客的吐槽,不要忙著反吐,也不要覺得委屈,還是應該認真思索什么才是激活古城的持久動力所在。 |
相關閱讀:
- [ 09-23]納稅人不能給違章建筑埋單
- [ 09-22]基建新規(guī),好好管管圍蔽工程
- [ 09-17]宗教違規(guī)設施也是違章建筑
- [ 09-17]建筑“短命”,誰之殤?
- [ 09-05]莫讓“規(guī)劃性破壞”毀掉鄉(xiāng)愁
- [ 09-01]保護歷史建筑尚需扭住利益之手
- [ 08-31]夜間強拆違法,就該“每犯必究”
- [ 08-29]歷史建筑被拆 多少疑問需講清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lián)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lián)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lián)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