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已有十多個城市出臺政策,直接或間接地挽救房地產市場。對此,網友爭論激烈,各執(zhí)一詞。人民網一項民調顯示,有6128名網友認為地方政府不應該救市,占總投票數的83%,認為多年的高房價讓百姓的生活質量有所降低,沒有幸福感,必須盡快讓樓市回歸理性,政府不應該出手救市。(7月13日人民網) 情緒上說,地產確實該“斷奶”。這不僅是因為在這幾年拍蠅打虎中,中國樓市的諸多潛規(guī)則被競相起底;更重要的是,居高不下的房價確實成了民生之重,很大程度上蠶食了改革福利。日前,同策咨詢研究中心發(fā)布《45個樓市限購城市土地財政依賴度分析報告》,數據顯示,土地財政依賴度在80%以上的城市包括寧波、溫州、佛山、杭州等12座城市。樓市不“斷奶”,后果有三:一是權力與開發(fā)商走得太近,容易“惹火”;二是忤逆價值規(guī)律,偽市場化;三是疏遠實體經濟,弱化地方經濟的抗風險能力。 但問題是,地方政府一方面不能接受樓市“硬著陸”的陣痛,另一方面顯然又沒有熟諳《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分類調控”能力。一旦變局大幕已啟,條件反射就是在緊箍咒上做文章。有的是高調發(fā)文取消限購,有的是低調“只做不說”、或者“變相救市”:比如海口等地放寬戶籍門檻、揚州等地出臺公積金新政、“閔十條”在民間廣為流傳……指望地方政府以“饑餓療法”讓樓市脫胎換骨,顯然太過天真。 當然,眼下的樓市早不是三五年前,行政宏調也更為謙抑。對本就是區(qū)域性市場的樓市來說,地方性救濟政策再“猛”,只要頂層設計能堅守底線、住建等部門監(jiān)管得力,它也難以撼動走向頹勢的樓市經濟。再說,地方部門更重在救“成交量”,而不是單純的房價高低?!皵嗄獭币只蚓仁?,已經不是一道單選的是非題。 □ 鄧海建(江蘇 媒體人) |
相關閱讀:
- [ 07-08]煤企虧損降不下來源于市場失靈
- [ 06-03]地產黃金十年將會如何結束
- [ 05-16]房地產“救市”切勿違背市場原則
- [ 05-15]該“救市”還是“就市”是道必答題
- [ 05-14]樓市調整期,也是改革好時機
- [ 05-14]央行指導房貸難擋房價拐點形成
- [ 05-13]合理適度使用地方樓市裁量權
- [ 05-13]供地放權是行政職能改革重要一步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