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素有“六朝古都”之稱的南京,老城南的拆遷似乎正堅定不移地進入現在完成時,連總理的兩度批示叫停都不足以阻擋拆遷大軍的步伐。(《南方周末》7月16日,《中國青年報》8月19日)
本來,舊城改造是一個涉及文物保護和社會發(fā)展的復雜命題。究竟是拆還是改、如何在盡量維持歷史風貌的基礎上改善民生,應該由地方政府在聽取文物保護專家和當地人民意見的基礎上決定,大家作為局外人似乎沒必要為此“杞人憂天”。但我們之所以仍然為南京(以及全國各地)的舊城改造模式擔心,是因為地方政府根本沒有聽取后兩者的意見。
不錯,南京的老城改造也是打著改善老城居民生活的旗號進行的,市政府儼然是這些居民的代言人,而從南京當地媒體的一面倒的報道來看,居民和政府意見似乎驚人地一致——歸結為一個字,那就是“拆”!背后的邏輯似乎也很理直氣壯:你們外人不要“站著說話不腰疼”,你們來住住城南老區(qū)的那些漏雨民宅,就知道為什么政府必須拆除這些“危舊房”!然而,所有被劃定在拆遷范圍內的城南建筑都是“危舊房”嗎?改善住房條件的唯一辦法就是拆遷重建嗎?政府對被拆遷戶的安置方案是否讓他們滿意?對于這些實質性問題,我們卻看不到當地居民和媒體的任何實質性討論,市政府完全操控了舊城改造的決定權和話語權。
但是在目前選舉、監(jiān)督和公共參與都不完善的制度環(huán)境下,市政府是否能全面代表居民的真實想法和利益,至少是一個讓人放心不下的問題。恰好相反,我們從北京和廣州等地的媒體報道看到,不僅外界對南京市近年來悄悄推進的舊城拆遷一直存在很大爭議,而且被拆遷居民的基本人身權和財產權也沒有得到妥善保障。
至于反對拆遷的專家,則只能讓我們看到屢戰(zhàn)屢敗的結果和屢敗屢戰(zhàn)的精神。和居民不同的是,專家們可以向市政府直接表達不同意見,可以向上級反映,可以聯名寫信呼吁,甚至可以驚動中央領導……但是末了,他們發(fā)現自己還是和百姓一樣無力。因此,市民需求、專家意見、法律文件乃至中央指示統統成了耳邊風,南京老城拆遷以一種不可抗拒的魔力吸引著當地政府。
究竟是什么具有如此巨大的魔力?它既不是改善民生的需要,也不是改造市容的愿望,甚至不是投資拉動內需和提升地方GDP的沖動。它是地方財政 ——這四個字才是真正的“硬道理”。據報道,在南京市財政收入中,土地出讓金占有相當大的比例。如果不在土地和拆遷上做文章,這筆收入從何而來?既然憲法和法律所規(guī)定的“公共利益”和“補償”要求都不足以實質性地限制政府征收權,既然政府總是可以收回原來的土地使用權并再度出讓給開發(fā)商而收取土地出讓金,征地對于政府來說就是一筆無本萬利的交易,那么誰還能阻止隨之而來的拆遷呢?在巨大的利益驅動面前,歷史建筑保護當然就算不得什么障礙,而被拆遷戶的安置補償必須盡量壓縮。
南京市政府也許會說,你不要“不明真相”、“不了解情況”就胡亂猜測,我們的方案是經過“充分論證”的!如果是這樣,那就請用“真相”來說服我,把全部“情況”和“論證”公布于眾:請公布計劃拆遷的真實成本和利潤、對被拆遷戶的補償標準以及政府財政從中得到的土地收入,請公布擬拆除建筑的真實狀況及其受文物法保護的狀況,請公布爭議過程中提出的不同方案并具體說明其他方案為什么不可行。
我當然不是說舊城改造一定不能拆遷,但是拆與不拆是一個關乎南京古城命運的不可逆轉的重大決定,必須在市民、專家和政府的有效參與下共同決定。在目前專家說了不算、市民語言受限、地方政府又受到土地財政強烈利誘的情況下,憑什么信任政府單方和內部決策過程會產生對這塊土地和人民負責的決定呢?(作者系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
![]() ![]() |
- 相關新聞
|
①凡本網注明來源為福建日報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視頻,版權屬福建日報網所有,任何未經本網協議授權的非新聞性質網站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fā)表。已經被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福建日報網,違者本網保留依法追究責任的權利。
②本網未注明來源福建日報網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來源:福建日報網”,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文章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 如本網轉載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與福建日報網聯系,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