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訊網消息 剛剛過去的“雙節(jié)”8天長假雖然讓不少上班族徹底放松了一回,但也有人不得不堅守工作崗位。節(jié)假日加班能領到多少加班費,便成了節(jié)后的熱門話題。雖然我國勞動法規(guī)定:法定休假日安排勞動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資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資報酬。但是在現實中,又有多少人真正拿到了這筆加班費呢?
看起來很美好:
我國加班工資倍數超歐美日韓
我國勞動法規(guī)定:休息日安排勞動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補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資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資報酬;法定休假日安排勞動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資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資報酬。 對比國外對加班費的規(guī)定發(fā)現,我國的加班工資倍數超過了勞動者權益保障制度較完善的歐美發(fā)達國家以及鄰國日韓。
黃金周8天全上班 加班費接近月工資
依照國家相關規(guī)定,法定節(jié)假日加班用人單位要支付3倍或3倍以上日薪,雙休日加班支付的日薪為兩倍或兩倍以上。9月30日是中秋法定假日,10月1日、2日、3日是國慶法定假日,可有3倍及以上日薪。長假后4天是雙休日或調休雙休日,可有雙倍及以上日薪。
依此計算,若8天長假全上班,收入相當于平時工作20天。我們每個月的工作日平均為21.75天,也就是說,這個長假的加班薪酬,接近整月薪酬。
現實很殘酷:
七成網友雙節(jié)加班沒拿到加班費
在鄭州一家大型家電商場興華南街店當副店長的張麗說,8天假期一直在上班,“我們的加班規(guī)定是,前三天給3倍工資,其余5天還是按正常工資計算的?!睆堺惐硎?,雖然大家明知道這樣不合理,但家電賣場行業(yè)幾乎都是這樣,所以也就習慣了。
“這個假期過的,很悲催,8天時間一直在加班,沒拿到一分錢加班費,還在上班途中丟了手機和錢包,損失了幾千元。”在一家連鎖美容店工作的王艷麗說自己這個長假過得很郁悶。
國慶加班沒有加班費 三薪可望不可即
在網上,關于能否領到加班費的討論一片火熱,絕大部分網友表示,“加班費是浮云,可望不可即”。網友“邀花賞月”建議大家別太天真了,3倍的工資要老板的命。往往希望越多,失望越多。
原因有很多:
工資基數標準不一 企業(yè)打擦邊球
中國勞動學會副會長兼薪酬專業(yè)委員會會長蘇海南指出,確實有一個日工資基數的計算公式??月工資除以一個月計薪的天數,今年中國節(jié)假日調整后的月計薪天數為21.75天?!肮绞怯?,但是由于目前國家以及各地在工資基數如何確定上并沒有統(tǒng)一的標準,有些企業(yè)可能會打擦邊球,通過混淆工資基數來變相壓低加班工資,甚至會低于正常工資或最低工資標準。”蘇海南說。
員工害怕遭報復 不敢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網友“澳門德欣”對于能否領到加班費深有體會。“我有個朋友是開飯店的,有50多個員工,他就不給員工發(fā)加班費,員工告到相關單位,最后員工加班費沒拿到手,工作卻丟了?!彼硎具@就是現在打工者不敢告老板的原因,往往“賠了夫人又折兵”。
監(jiān)管部門失職 違法成本過低
而現實的情況卻是,勞動保障部門越來越像法院的民事庭,除了坐等舉報,且要“實名”,基本沒有更多作為,成了名副其實的“不告不理”。對于節(jié)日加班費問題,基本是逢節(jié)必“提醒”、“強調”,但終究不過是畫餅一張。其實,官員們并非不知勞動者維權的難處,但卻鮮有主動作為,除了不斷呼吁“勞動者應果斷拿起法律武器”,就是將勞動者權益不保的責任歸咎于“很少接到投訴”。
部分企業(yè)經營困難 無錢發(fā)加班費
在很多私營企業(yè)和服務行業(yè)中,員工們卻對加班工資沒什么感覺。“我們的員工都是輪休,基本上只有一天的休息時間,其余幾天也沒有加班工資?!币晃伙埖杲浝肀硎?,由于成本高、利潤薄,像他們這樣的小本兒企業(yè),基本上很難執(zhí)行3倍工資的國家規(guī)定。另一位私營企業(yè)老板則告訴記者,為了規(guī)避節(jié)假日加班成本,他和員工全員放假。
缺乏維護勞動者利益認識 忽視公平
事實上,單位克扣加班費也不單單是追求利潤那么簡單,很多實力雄厚的企業(yè)甚至事業(yè)單位、政府部門,它們本身在金錢上沒有克扣加班費的利益沖動,但卻往往把員工是否愿意免費加班當做考察員工對企業(yè)忠誠度的尺碼,鬧加班費的“刺頭”被定義為缺乏奉獻精神,喪失的是升遷進步的機會。
至于監(jiān)管部門的失職,原因可能有很多,比如人手不足、經費欠缺、法規(guī)不夠健全等。但是最根本的原因是缺乏維護勞動者利益的足夠認識,這是多年以來過度追求效率而忽視公平。
后果很嚴重:
節(jié)日加班費于己事小 于國事大
收入分配公平是社會穩(wěn)定的基礎,我們追求的社會不僅是一個經濟發(fā)達的社會,而且是一個公平正義的社會。如果連法定加班費都難以落實,更廣范圍和更深層次的收入分配改革又該如何推進?
不妨試想,一個連法定加班費都吝于付出的企業(yè),員工在內心能有多大忠誠度?
國家法律法規(guī)的公信和政府形象受損
勞動行政執(zhí)法如果不能摒棄“不告不理”的慣性,不能多一些主動式的明察暗訪與立案糾錯,諸如加班費等勞動者權益,很難從“紙上畫餅”變成“鍋里的餅”。而最終受損的不僅是勞動者的權益,更有國家法律法規(guī)的公信和政府形象的折損。而由此產生的勞資矛盾,既不利于社會和諧,也不利于企業(yè)和經濟的健康發(fā)展。
解決有辦法:
借鑒國外經驗 依靠工會等社會組織調解
在法國,勞資雙方的糾紛仲裁案非常多,全國每年大約高達20萬件。工會除了處理日常案子外,還經常派“巡視員”到企業(yè)進行調查,了解勞資糾紛,就地解決問題;并對勞資雙方提供法律咨詢。工會在法國的影響力非常大,其在勞資雙方尤其是在企業(yè)老板心目中,有很高的信任度和權威性,從而使案件仲裁的結果往往能得到較好的執(zhí)行。
完善法律法規(guī) 調整現行工資標準
蘇海南建議,首先要保證勞動者加班得到加班工資,其基數起碼不得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有合同約定標準的按約定標準定基數。另外,法規(guī)上也可以逐步修訂完善,比如在具體明確加班工資基數的同時,研究調整現行標準,使法規(guī)真正得到全面的貫徹落實。
加強勞動執(zhí)法 保障員工合法權益
面對比較強勢的用工方,一味的讓勞動者自己舉報單位的違規(guī)行為,不現實,勞動部門不能坐等員工上門投訴,應該主動檢查企業(yè)的加班工資發(fā)放情況。目前的關鍵是監(jiān)管不到位,違法成本過低,很多企業(yè)不把法律規(guī)定當回事,肆無忌憚地損害員工利益。建議勞動保障監(jiān)察部門在節(jié)后將集中檢查和受理此類投訴,對拒不兌現加班工資的用人單位進行嚴肅查處。
大力推進收入分配改革 促進公平正義
改革迫在眉睫又箭在弦上,這不僅是因為不改或晚改有礙民生,而是從分配對生產與消費的作用看,遲滯的改革方案會拖累經濟及社會的及時轉型。一方面,30多年的改革之后,中產階層比重只有五分之一左右,阻礙了社會結構橄欖形的合理發(fā)展;另一方面,市場框架構建后,內容要素卻未能合理歸位,土地、利率、勞動力及煤電油運等要素價格過于行政化,最壞的結果就是窮補富、勞補資、落后倒貼發(fā)達,既不效率、也無公平。
眼瞅著大幕將啟,但細節(jié)的疑問仍紛呈繁復,就譬如網友擔心的,“如果連法定加班費都難以落實,更廣范圍和更深層次的收入分配改革又該如何推進”?再難,都得改;越難,越得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