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經濟發(fā)展規(guī)律,節(jié)能減排越往后越難。聯(lián)合國哥本哈根氣候變化大會前夕,中國政府決定,到202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將比2005年下降40%至45%。下一步我國節(jié)能減排將步入更加艱難的“攻堅期”。
在這一過程中,推進水、電等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至關重要。適度提高資源要素價格,有利于發(fā)揮價格在節(jié)約能源資源、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抑制“兩高”行業(yè)盲目擴張的杠桿作用。而在“管理通脹預期”與“調結構”之間,也將充分考驗政府的調控藝術。
地方政府
防止“調結構”流于形式
記者在調研中發(fā)現(xiàn),在國家“一攬子計劃”落實中,一些地方出現(xiàn)了重經濟增長、輕結構調整傾向。為了“把錢花出去”,放松環(huán)保、能耗等“市場準入”監(jiān)管,使“調結構”在“保增長”大旗下流于形式。
一位縣委書記說:“對縣市領導來說,百姓要就業(yè),干部要工資,必須首先抓好兩件事,一是招商引資,二是財政增收。我的籃子里本來沒有菜,挖到籃子里就是菜,搞結構調整那還不是我們的優(yōu)先選項?!?/p>
“部分行業(yè)的產能過剩和重復建設問題,與一些地方政府盲目追求GDP擴張密不可分。”左小蕾說,“陷入招商引資競賽的地方政府,即使遇到重復建設,往往也會因為保就業(yè)、保GDP等因素,與企業(yè)結成事實上的聯(lián)盟。最終的結果是:產能上去容易下來難?!?/p>
有關專家認為,要減輕“調結構”的阻力,必須調動地方政府的積極性,掃除體制機制上障礙。比如,要推進財稅體制改革,使之更有利于地方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在干部考核評價指標體系上,要切實改變單純以經濟增長等“顯績”指標衡量政績的觀念與做法,更加注重發(fā)展方式轉變等“潛績”考核。
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
(據新華社北京12月21日電)
- 2009-12-10楊宜勇:調結構就是為下一輪高增長布好局、占到位
- 2009-12-08明年經濟工作重點“調結構”
- 2009-12-07財政部專家:2010年財政政策應更加注重調結構
- 2009-11-26"三駕馬車"分化嚴重 明年"調結構"力度有望加大
- 2009-11-03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2月召開 重在調結構防通脹
|